欢迎访问叁代教育网!

叁代教育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本科教育 >详情

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备课教案(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备课研讨)

发布时间:2024-07-11 05:04:27 本科教育 105次 作者:叁代教育网

一、深钻教材,全面把握教材内涵。

教师备课时,只有深刻地领会一首诗歌的背景、意境,诗人对诗句中字、词的锤炼,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。

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备课教案(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备课研讨)

1、破诗题,知诗人。古诗的内容短小精悍,题目的意思高度概括,往往统领全诗。因此,大多古诗教学都应从破题入手,即:引导学生找准题眼,弄清题目的意思。另外,有些古诗是诗人的托物言志、借景抒情,有些是诗人的触景生情,了解了诗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。

2、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。诗歌与作者的思想、经历和所处环境密不可分。如文天祥的《过零丁洋》,此诗为文天祥《指南录》中的一篇,是其代表作之一。约作于祥兴二年——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。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,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节。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与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。

3、抓字眼。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字词,就理解了诗意,体味到作者的感情。如教学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其中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只要抓住一个“孤”字,就能理解朋友远去,形单影只的孤独和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感情。

4、同一类别的古诗可以进行比较赏析,积累。四年级教材中的送别诗——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,教学时可以和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做一比较,我们会发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——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的“寒”“夜”“孤”“冰”等词,体现了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的凄凉与伤感;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写到“朝雨”与“轻尘”,写到客舍“青青”、柳色“新”,用语清新明快,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这种比较,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诗歌赏析能力,也更利于积累。

二、摒弃死教硬教法,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。

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,有大约60%的同学对古诗词有一定兴趣,大约30%的同学都是无兴趣,大约20%的同学有浓厚兴趣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背诵诗句,还在不求甚解的基础上死记诗意,学生感到枯燥乏味。从“课标”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可以看出,小学古诗教学主要的任务还是诵读和积累,在此基础上达到对诗歌的初步理解,因此我以为,小学生学习古诗是可以“不求甚解”或“不求深解”的,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不必要求深刻或者透彻,只要从总体上把握诗的感情或大致的场景即可,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的。我们应当摒弃过去古诗教学死教硬教法,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。但“不求甚解”并不排斥对古诗中关键性的重点词句的理解,相反,对重点词句,不能只是简单模糊地理解,如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一句中对“绿”字的品味,只有准确地理解这一神来之笔,这个词才是鲜活灵动的,才具备了知识迁移的功能,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严谨的创作作风以及母语文化的迷人魅力,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。事实上,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增长,他们对很多知识会获得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解,对小学生而言,培养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更重要。

三、注重开放灵活的课堂设计

1、反复诵读,读中悟情。

语文课标指出: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,要让学生充分地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有所感悟,在读中培养语感,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。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、韵律美和意境美,诵读起来琅琅上口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坚持以诵读为本,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、句义的基础上,通过反复诵读,反复吟咏,体会古诗的韵律、意境。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,如: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,绘声绘色的领读,让学生耳、脑、口、眼协调活动,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,读出感情,学生自由读、个别读、分男女读、小组读、全体读、配乐读等,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读的乐趣,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,感受诗中的意境,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。

2、创设情景,加深感受

画一画我抓住古诗“诗中有画”的特点,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,通过作画,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,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,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。如杜牧的《山行》,孟浩然的《春晓》,都是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,在教学过程中,我常常引导学生作画,学生越画兴趣越浓,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。

演一演小学生是爱表现的,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、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,倾洒热情,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。如《宿新市徐公店》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。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是全诗的中心画面,这不是静止的,也不是一瞥即逝的,而是持续的活动,它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,充满了童趣。教学时,可以演一演,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。再比如教学贾岛的《寻隐者不遇》,也可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再现诗中情景,这样,学生对诗意的体会更深入。

3、引导想象,丰富体验

让学生闭上双眼,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或在老师的诵读声中,充分发挥想象,在脑海里呈现一幕幕古诗所表现的情景。“有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不同学生的脑海里会播放不同个性的“电影”,不管电影如何,学生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,乘上了腾飞的飞船品尝了导演电影的喜悦,体验了成功的快乐。如在教学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时,学生熟读诗句,理解诗意后,让学生做导演,播放“电影”。听着学生讲述自己导演的电影,老师和同学们也仿佛身临其境,与诗人一起眺望着孤帆的远影,一起吟诗长叹

四、注重课外的拓展延伸

课标指定学生积累优秀古诗词75篇,还有的需要教师补充。教师可以结合某一首古诗的学习,开展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,以实现课外的拓展和延伸。例如学习了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可以以送别诗为主题搜集,积累;学习了贺之章的《咏柳》后,可以“春景”为主题引导学生搜集描写春景的古诗一起感受浓浓的春意;学习了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后,可以“思乡”为主题引导学生搜集名家的此类诗作一起欣赏、鉴别,达到触内旁通的效果。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